逸辰公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92章 市井喧腾闻贱米,儒衫半解为折腰。,开局七品县令,为民请命能爆奖励,逸辰公子,奇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南城,属于安国侯李家的“金玉粮行”更是夸张。李家直接出动了府上的护卫,在粮铺前拉起了长长的警戒线,所有百姓必须十人一组才能上前购买。即便如此,那人山人海的阵仗,也让见惯了世面的护卫们手心冒汗。

“快点快点!给我来五斗新米!不,十斗!我要十斗!”

“这是我的钱,你数数!再给我装两斗陈米,回家熬粥喝!”

“哈哈哈!买到了!我买到了!”一个衣衫褴褛的汉子,像个孩子一样,将一个装得半满的米袋紧紧抱在怀里,他把脸深深地埋进米袋里,闻着那粮食独有的、质朴的香气,眼泪不受控制地流了下来。

“太便宜了……真的太便宜了……”

人群中,一个刚从“常来米铺”挤出来的老者,对着身边还在犹豫的人喊道:“都别傻看了!这价格,比上次贺大学士闹事那会儿,余大人放出的低价粮,还便宜了足足八文钱啊!那次没抢到,我老婆子回家念叨了我半个月!这次要是再错过,我这辈子都别想安生了!”

这话,瞬间点醒了更多的人。

恐慌,来源于匮乏与未知。

而狂喜,则来源于这看得见、摸得着、几乎等同于白捡的巨大实惠!

……

城西,一条僻静的小巷内。

李三婶扛着一个不大的米袋,脚步却走得虎虎生风,脸上的皱纹,都因为那抑制不住的笑容而舒展开来,仿佛年轻了十岁。

她刚走到自家门口,就看到隔壁的邻居,那个平日里见了谁都点头微笑的徐秀才,正一脸复杂地站在自家门前,望着巷子口的方向,眉头紧锁。

“哎哟,徐秀才,你这是做什么呢?”李三婶把米袋往肩上颠了颠,大着嗓门喊道,“你还在这里站着?快去买米啊!再不去,可就真没了!你看看我这袋新米,足足两斗,你猜花了多少钱?才五十二文!五十二文啊!够我们娘俩,扎扎实实地吃上一个月了!”

被称为徐秀才的年轻人,名叫徐彦,此刻他的脸,一阵红一阵白。

作为一名读书人,他有着读书人的骄傲与矜持。

尤其是在大儒贺舟,因为弹劾余瑾,而被下狱抄家之后,整个京城的士林,都弥漫着一股对余瑾同仇敌忾的气氛。

在他们口中,余瑾是“酷吏”,是“权奸”,是打压读书人的刽子手。他们私下里聚会,无不对其口诛笔伐,恨不得食其肉、寝其皮。

去买他余瑾施舍的“平价粮”?

这在徐彦和他的同窗们看来,无异于一种背叛,一种自甘堕落,是主动向那个奸臣低头!

士可杀,不可辱!

大丈夫,岂能为五斗米折腰?!

可是……

屋里,传来一阵压抑的、苍老的咳嗽声,那是他年迈的母亲。

徐彦下意识地摸了摸自己空瘪的钱袋,里面只有不到一百文钱,那是母亲省吃俭用,连药都舍不得吃,给他攒下来用作笔墨纸砚的。

他想起了前几日,家里断粮,母亲将最后一把米,混着野菜熬成清可见底的稀粥,全都推到他面前,自己却只喝那野菜汤的场景。

所谓的风骨,所谓的矜持,在母亲那双充满慈爱与期盼的眼睛面前,在自己那不争气的、咕咕作响的肚子面前,忽然变得那么可笑,那么苍白无力。

李三婶看他不动,又热情地劝道:“你这孩子,脸皮薄!这有什么的?这粮食是余大人放出来的没错,可那也是圣上点头的啊!是朝廷的恩典!是给咱们全京城老百姓的!你不去买,难道就眼睁睁看着你娘饿肚子?”

“圣上的恩典……”

徐彦喃喃地重复着这句话,仿佛找到了一个足以说服自己的台阶。

是啊……这是圣上的恩-典!我吃的是皇粮,不是他余瑾的嗟来之食!

圣人也曾说过,民以食为天!先要活下去,才有力气去读书,去考取功名,去……拨乱反正!

想到这里,他心中那最后一道防线,彻底崩塌了。

“多谢三婶提醒!”

徐彦对着李三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猛地转过身,从门后抄起一个布袋和那干瘪的钱袋,不再有丝毫犹豫,拔腿就朝着巷子口,疯了一般地冲了出去。

那奔跑的姿态,哪里还有半分平日里秀才的斯文与从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

驴二的风流往事

梁帮主

舔狗反派只想苟,女主不按套路走!

我是愤怒

大梦王

卿云之歌

死神诀

青山煮水

痛觉免疫,担心反派不够变态

陷阵营营长

七世神盘

半部皇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