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牛涂涂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56章 粉丝众筹护文脉,我来现代当明星,蜗牛涂涂,奇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他伸出手,在万众瞩目之下,用力抓住了覆盖在展示板上的红绸一角。
“哗——”
红绸应声滑落!
巨大的展示板上,赫然是经过精心设计的“护宝众筹”实时数据图!那代表已筹金额的柱状图,如同一条蓄势待发的巨龙,早已昂首冲破了代表最初目标的红色虚线,高高地耸立着,直指上方广阔的空间!旁边不断跳动的数字,每一秒都在向上攀升,如同无数细小的溪流,正源源不断地汇入这条奔腾的文化之河!
“啊——!” 短暂的静默后,是山呼海啸般的惊呼和雷鸣般的掌声!那声音汇聚成一股巨大的声浪,几乎要掀翻广场顶上的蓝天白云!
苏明远看着那不断跳动的、令人目眩的数字,看着台下无数张激动得发红的脸庞,一种极其复杂的感受攫住了他。是欣慰,是感动,更有一种沉甸甸的、近乎惶恐的责任感压上肩头。这巨大的信任和热情,如同奔涌的潮水,托举着他,也随时可能将他吞没。
就在这时,一位穿着得体、戴着金丝眼镜的中年男子,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快步走上台。他走到苏明远身边,微笑着对台下示意,然后接过工作人员递来的另一份文件。他清了清嗓子,声音洪亮而沉稳:
“诸位!我是国家文化局的李振华。今日,我们共同见证了一场源自民间、守护文脉的壮举!‘护宝众筹’所展现出的巨大热情和深远意义,令我们深感震撼与鼓舞!经研究决定,文化局将正式设立‘文明传承专项基金’,整合官方资源,吸纳社会力量,将这份守护之心、传承之志,制度化、常态化!让每一份热爱,都能找到落地的土壤,让每一份智慧,都能薪火相传!”
掌声再次如雷般响起。
李振华转向苏明远,笑容真挚:“苏先生,您作为发起人,功不可没。基金会邀请您担任名誉顾问,同时,您那几部解读庆朝文化的着作,版税收益巨大,不知您个人对这笔资金……”
苏明远几乎没有丝毫犹豫。他迎着李振华探询的目光,也迎着台下无数双期待的眼睛,声音清晰而坚定,没有任何矫饰:“李局长,基金会成立,是好事。至于那些版税,”他微微停顿,目光扫过台下,扫过那卷自己的旧字,扫过那叠设计稿,最终落在那不断跳动的众筹数字上,“它们本就不属于我苏明远一人。它们源于大众对历史的探寻,对文化的热爱。这笔钱,本就属于每一个热爱文化、并愿意为之付出的人。我在此宣布,我个人名下所有相关着作的全部版税收益,永久性、无条件地捐入‘文明传承专项基金’!”
话音落下,全场瞬间爆发出比之前任何一次都更热烈、更持久的掌声和欢呼!那声浪如同实质的暖流,冲击着苏明远的身心。
数月后。国家图书馆古籍特藏展厅。
光线被精心调校过,柔和而明亮,恰到好处地落在中央一个恒温恒湿的独立展柜内。展柜内,平摊着一本厚重的古籍。深蓝色的绢布封面,历经沧桑却保存完好,上面几个古朴的隶书大字:《庆朝农书·卷三》。书页已经过最精心的修复,那些曾经被水渍、虫蛀、岁月侵蚀的痕迹,被修复师以巧夺天工的技艺和难以想象的耐心一一抚平、加固、溜口、补缀。纸张呈现出一种温润的、属于古老时光特有的淡黄色泽,上面的墨迹清晰如昨,记录着庆朝先民在田垄间积累下的、关于稼穑的朴素智慧。
展柜旁边,是一幅巨大的、色彩明丽清新的现代插画。画面上,不再是古籍中略显抽象的线条图示。金黄的麦浪翻滚向天际,头戴草帽的农夫脸上洋溢着收获的喜悦,他手中握着的,不再是古画中的直辕犁,而是结构精巧、闪烁着金属光泽的曲辕犁——那正是庆朝农具改良的关键智慧。画中田埂上奔跑的孩童,远处炊烟袅袅的村落,都充满了鲜活的烟火气。插画的一角,用娟秀的小字标注着:《庆朝农书新绘·麦收图》。作者署名,正是那位留言说“古代不是铅字”的年轻女孩。
苏明远站在展柜前。隔着冰凉的特制玻璃,他的目光久久流连在《庆朝农书》那熟悉的字迹和农具图样上。那些线条,那些描述,曾经是他那个时代农人赖以生存的圭臬。他几乎能闻到纸页间散发出的,若有若无的、属于庆朝旧纸墨的独特气息——那是混合着松烟墨、陈年浆糊和某种早已消失的植物纤维的味道。这气息,像一个久远的、潮湿的梦境,带着故土的呼唤,瞬间将他拖拽回那片早已化为尘埃的土地。
一阵强烈的眩晕感袭来,仿佛脚下的地板在无声地倾斜。他下意识地伸出手,扶住了冰冷的展柜边缘。那刺骨的凉意透过掌心传来,才将他从那股汹涌的时空错乱感中稍稍拉回。
他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将视线移开古籍,投向旁边那幅巨大的现代插画。画中那农夫满足的笑容,那饱满得似乎要胀破画面的麦穗,那孩童奔跑带起的风……不再是隔着千年尘埃的冰冷符号,而是被赋予了鲜活色彩和温度的当下。古籍中冰冷的线条与插画里流淌的生命力,在这里无声地对话。那本承载着古老智慧的农书,不再是尘封的标本;旁边这幅充满现代审美的画作,也不再是无根的浮萍。它们并置在一起,中间只隔着薄薄一层空气,却仿佛完成了一次跨越千年的接力。
古今的距离,就在这无声的对望中,就在这墨线与色彩的共鸣里,悄然消弭。
阳光,不知何时偏移了角度。一道格外明亮的光束,穿透高大的落地窗,斜斜地照射进来,如同舞台的聚光灯,精准地打在那本《庆朝农书》和旁边的《麦收图》上。古籍泛黄的纸页在光线下,呈现出一种温润如玉的质感,仿佛内里蕴藏着流动的光。而那幅现代插画,则在阳光的照耀下,色彩更加饱和、跳跃,充满了蓬勃的生命力。光,平等地流淌在古老与现代之上,将它们融为一体,在洁净的玻璃展柜上,折射出温暖而璀璨的光晕。
苏明远微微眯起眼,看着那片交融的光。那光落在他眼底,微微有些刺痛,却奇异地驱散了心口最后一点残留的阴寒。他缓缓地、长长地舒了一口气,那气息悠长而深沉,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一抹极淡、却真实的笑意,如同投入深潭的石子漾开的涟漪,终于在他沉寂多日的唇边,无声地、缓缓地绽放开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