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儿子不行,就勾搭老子?
龙宝宝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51章 儿子不行,就勾搭老子?,重生1983:我让白眼狼儿女跪地求饶,龙宝宝,奇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王秀兰说着,从口袋里掏出粮票和钱。
男人接过钱票,指了指墙角的一排麻袋。
“那边都是黄豆,自己挑吧。“
王秀兰带着女儿们走到麻袋前,解开其中一个地扎口,抓出一把黄豆摊在手心里。
“玉芬,你看,这种就是好豆子。“
苏玉芬凑近看,母亲手心里的豆子颗粒饱满,颜色金黄,在昏暗的光线下泛着健康的光泽。
“要这样大小均匀,没有破损的。“
王秀兰捏起一粒放在女儿手里
“你摸摸,质地坚实,说明新鲜。“
苏玉芬认真地感受着指尖的触感,点点头。
“那怎么看是不是陈豆子呢?“
王秀兰又从另一个麻袋里抓了一把。
“你看这种,颜色发暗,表面有皱纹,就是存放时间长了。“
她拿起一粒咬开。
“听,声音发闷,不脆,这种出浆率就低。“
苏玉珍无聊地在旁边晃悠,突然指着最边上的一袋说。
“妈,这种便宜吧?都黑了。“
王秀兰走过去看了一眼,皱眉道。
“这种霉变的绝对不能要,吃了会中毒的。“
她转向售货员。
“同志,这袋豆子都这样了还卖啊?“
售货员头也不抬。
“便宜处理,爱要不要。“
王秀兰摇摇头,带着女儿们回到之前那袋豆子前。
“咱们就要这种,虽然贵点,但做出来的豆腐好。“
苏玉芬学着母亲的样子,抓起一把豆子仔细检查,又挑了几粒咬开听声音。
“妈,是这样吗?“
“对,就是这样。“
王秀兰满意地点头。
“你学得很快。“
。。。
另一边。
苏建国骑着自行车出了城,沿着乡间土路向苏家屯驶去。
来到苏家屯,苏建国在村东头一栋青砖瓦房前停下,拍了拍门环。
“赵师傅!在家吗?“
门“吱呀“一声开了,露出赵石匠那张布满皱纹的脸。
老人眯起眼睛,看清来人后立刻露出笑容。
“哟,建国啊!快进来坐。“
苏建国跟着赵石匠进了院子。
院子里堆满了各种石料和半成品,角落里一个年轻学徒正埋头凿着一块石碑。
空气中弥漫着石粉的味道。
“赵师傅,我想定做个石磨。“
苏建国开门见山,从口袋里掏出一包大前门递给老人。
“给我闺女开豆腐坊用。“
赵石匠接过烟,在鼻子下嗅了嗅,露出满意的神色。
“豆腐坊?好事啊!现在政策放开了,做点小买卖正合适。“
他领着苏建国来到工作台前,从抽屉里拿出一本泛黄的图册。
“你看看,要哪种样式的?“
苏建国翻看图册,指着其中一款直径约两尺的石磨。
“这种就挺好,不过...“
他犹豫了一下,
“城里不让养大牲口,得改成人力的。“
赵石匠捋了捋花白的胡子,眼睛一亮。
“我明白了!可以做个小型手推磨,磨盘直径一尺半就够用,再加个木架子和手摇柄。“
他拿起炭笔在纸上迅速勾勒起来。
“这样,一个人就能操作,虽然慢点,但适合城里用。“
苏建国凑过去看设计图,只见赵石匠寥寥几笔就画出了一个精巧的小型石磨。
磨盘上下咬合处还特意标注了斜纹,解释说是为了增加研磨效率。
“赵师傅真是行家!“
苏建国由衷赞叹。
“这设计太合适了。“
“哈哈,我做了四十年石匠,这点门道还是有的。“
赵石匠得意地摸了摸胡子。
“不过这种小磨盘得用上好的青石,出浆细,还不容易磨损。“
“价钱怎么算?“
赵石匠沉吟片刻。
“连工带料,算你十五块吧。三天后就能取货。“
苏建国爽快地掏出钱。
“那就这么说定了!对了,赵师傅,能不能在底座上刻个'苏记豆腐'?“
“没问题!“
赵石匠笑着收起钱。
“保准给你刻得漂漂亮亮的。“
离开赵石匠家,苏建国的心情更加舒畅。
他跨上自行车,向村外的蔬菜大棚驶去。
车轮碾过田埂,远处四个白色大棚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哥!“
苏建军远远看见哥哥,放下手中的活计迎了上来。
他晒得更黑了,但精神头十足。
苏建国拍拍弟弟的肩膀。
“怎么样,这几天还顺利吗?“
“好着呢!“
苏建军兴奋地拉着哥哥往大棚走。
“哥,你快来看看,黄瓜已经开始泛黄了,再过两天就能摘!“
掀开一号棚的塑料门帘,湿热的气息扑面而来。
苏建国眯起眼睛适应了一会儿光线,眼前的景象让他心头一热。
翠绿的黄瓜藤爬满了支架,一根根嫩黄瓜垂挂其间,顶花带刺,泛着诱人的光泽。
“这长势...“
苏建国蹲下身,轻轻抚摸一根黄瓜,触感坚实饱满。
“比我想象的还要好!“
苏建军咧嘴笑了。
“吴二埋汰天天盯着,浇水施肥一点不含糊。哥,你看这黄瓜,比夏天市场上卖的还水灵!“
苏建国沿着田垄慢慢查看,不时拨开叶片检查果实。
黄瓜、西红柿、韭菜、小白菜,每一株都生机勃勃。
二号棚里的西红柿已经开始泛红,像一盏盏小灯笼挂在枝头。
三号棚的韭菜翠绿挺拔,散发着浓郁的香气。
四号棚的小白菜叶片肥厚,脉络清晰。
“建军,你做得太好了。“
苏建国由衷地说道。
这是他重生后的第一次创业,看到成果如此喜人,内心的激动难以言表。
苏建军挠挠头,不好意思地笑了。
“哥,这都是按你说的做的。我也就是看着,别让人偷了或者糟蹋了。“
走出大棚,苏建国深吸一口新鲜空气。
这个季节,市场上基本只剩下白菜萝卜了,而他的大棚里却孕育着如此丰富的蔬菜,一定能卖个好价钱。
“当家的,吃饭了!“
王桂香的声音从远处传来。
她挎着个竹篮,步履轻快地走来,脸上带着明媚的笑容。
“是桂香来了。“
苏建国笑着迎上去。
王桂香揭开篮子上盖的布,一股诱人的香气立刻飘了出来。
“刚炒的韭菜鸡蛋,还热乎着呢!“
三人坐在田埂上,就着玉米面饼子吃了起来。
韭菜鲜嫩,鸡蛋金黄,简单的食材却有着令人满足的美味。
苏建国狼吞虎咽地吃着,突然注意到弟弟手上新增的几道伤痕。
“建军,手怎么了?“
苏建军下意识地把手藏了藏。
“没事,就是昨晚有人想偷菜,追的时候蹭的。“
“什么?“
苏建国放下筷子。
“有人来偷菜?“
王桂香叹了口气。
“可不是嘛,这几天晚上总有人在大棚附近转悠。建军和几个小伙子轮流守夜,都没怎么睡好觉。“
苏建军连忙说。
“哥,你别担心,就几个小毛贼,被我吓跑了。现在村里人都知道咱们这有人守着,不敢来了。“
苏建国点了点头。
村里人大部分都是好的,但也有些个别人家,见不得别人过得比自己家好,更是想占便宜。
吃完饭,苏建国再次检查了一遍蔬菜的长势。
他蹲在一株西红柿前,轻轻捏了捏果实,估算着成熟度。
“建军,我看再有两三天就能摘了。“
他站起身,拍了拍手上的泥土。
“这样,三天后的早上,你带着第一批菜进城。一号棚的黄瓜先摘两百斤,二号棚西红柿一百五十斤,三号棚韭菜八十斤,四号棚小白菜一百斤。“
苏建军立刻掏出个小本子记下来。
“哥,这么多菜,拖拉机得跑两趟吧?“
“不用。“
苏建国指着田埂边的菜筐。
“多准备些这样的菜筐,底下垫上稻草,上面盖湿布,一车能装五百斤没问题。“
他弯腰拨开一片黄瓜叶。
“这头茬黄瓜长得密,摘两百斤都算少的。“
“拖拉机我都检查好了,加装了木板围挡。“
苏建军用铅笔头点了点本子。
“就是怕路上颠簸,把西红柿磕坏了。“
苏建国从口袋里摸出半包皱巴巴的香烟。
“所以得凌晨摘,趁着露水没干就装车。西红柿单独装箱,每层垫上稻草。韭菜和小白菜打捆后喷点水,用苇席裹着。“
他划着火柴,抽了一口烟道。
“咱们这反季节菜金贵,品相就是价钱。“
王桂香抱着刚摘的黄瓜走过来。
“大哥,你尝尝这个。“
翠绿的黄瓜掰开时发出清脆的响声,断面渗出晶莹的汁水。
苏建国接过尝了口,清甜的滋味立刻在舌尖漫开。
“好瓜!“
苏建国眼睛一亮。
“这样的黄瓜,在国营菜店最少能卖五毛一斤,咱们拉到自由市场...“
他和弟弟交换了个眼神,两人不约而同露出笑容。
苏建国思索着,随后对苏建军道。
“你凌晨三点开始摘,要保证新鲜。五点装好车,争取六点前到城门口,我在那儿等你。咱们先去东单市场,那里人多,价格也好。“
“保证没问题!“
苏建军信心满满地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